记者近日在山东省地矿局物化探勘查院见到了3位刚从青海项目组回来的地质队员,他们肤色黢黑,略显疲惫。记者了解到,他们克服因高寒缺氧导致的头晕、呼吸困难、腿脚乏力等症状,奋战在高海拔地区勘探、测量。他们以“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的顽强作风和昂扬斗志,在青海高原上留下了永不停歇的青春脚步。
翻山穿峡谷,跨过通天河
该院在青海格尔木从事野外勘探找矿的30多名队员分为两个组。一组是在可可西里附近的郭仓勒玛-直钦赛加玛1:1万激电中梯剖面项目组,另一组是大柴旦绿草山地区化探采样项目组。
从格尔木出发,沿109国道大约行驰400千米,然后转入工区,经过12个小时的颠簸才能到达可可西里1:1万激电中梯剖面项目组的驻地。驻地海拔5000多米,距青海最高峰格拉丹东峰50千米,从帐篷里就能看到高耸入云的山峰。在这“山上不长草,氧气吃不饱,终年雪不断,四季穿棉袄”的高原地区,队员们攀悬崖,穿峡谷,跨河水,越“无人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初到驻地,我们最大的感受是晚上睡不着觉。”项目负责人臧凯说,“为此我们必备抗疲劳的药来缓解一下,以保证第二天的工作状态。一般人要适应两三天,身体稍弱的需要一个星期。到我们院里来实习的大学生,由于以前没有经历过如此高强度的辛苦工作,大部分在项目刚刚开始时就离开了。”
工区离驻地较远,每天往返在路上就需要8个小时,队员们真得是披星戴月。
提及到工区的路,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要数过通天河。“大家都知道,通天河是《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八十一难其中之一。臧凯说,“通天河,河宽50米、水深1.5米,河水落差大,水流湍急,河床内大部分是沙石,过河难度很大。”
2017年7月9日,队员们到达通天河,望着宽阔的河面,大伙不敢贸然过河。如果车被陷,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不过,随着温度的上升,冰川融化将会进一步加大河水流量。经过项目组的讨论,大家决定小车直接熄火,由牵引车开道拉着钢绳将小车硬拽过去。
“我们过河可以说是惊心动魄,但好在有惊无险。”臧凯感慨地说。“当然,我们在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东平就曾吓得我们出了一身冷汗。”
提起这事,于林松非常后怕。他说,“记得7月份上山的时候,虽说山不算太高,但是石头风化严重。我们虽然是身经百战的老队员了,但也需要万分小心。当时我、东平还有一位实习的学生3人一组往山上走。刚走到山顶,我就听见背后‘轰隆’的一声响,回头一看,吓得我魂都没有了。东平抱着一块半人高的石头倒头栽了下去。”
坐在旁边的王东平,听到队友们说起他惊心动魄的“壮举”,也打开了话匣子。“当时也是我太大意了,感觉石头很大,正想攀着往上爬,石头整个掉下来了,压在我胸膛上,我头朝下就掉了下来。幸亏石头已经风化,在下滑四五米后石头裂开了,我奋力将石头推开,不然当时也得‘挂彩’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撸起袖子。“你们看我手腕上这个伤痕,就是当时一块碎石嵌进肉里留下的。当时还有一块碎石擦着我的头皮飞了下去,后怕得不得了。”
赶着羊群上山,变身临时羊倌
于林松所在的格尔木大柴旦绿草山地区化探采样项目组虽说工区海拔较低,但带着很多样品进山,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七八个小伙子只带了4顶小帐篷,其中一顶还要存放样品。
“我们4个人一顶帐篷,没有床板和枕头,挤在一起只能侧身睡。其中一个还要存放样品。幸运的是,我们碰到了牧民阿哈提,他把自己家晒干的羊粪送给我们。我们铺到地下隔潮,上面放上气垫,睡起来相当暖和。进山之前,我们还做好了不洗脸、不洗脚的准备,每人买了一大包湿巾。可以用5个字概括我们当时的心情,那就是‘痛并快乐着’。”于林松笑着说。
提起牧民阿哈提,于林松介绍,当时队员们是沿着河沟走的,八九月份正好能碰到从祁连山往外搬的牧民。由于9月中旬格尔木地区天气已经是比较冷了,觅食的狼群、熊会尾随牧民的羊群,并且时不时地袭击家禽。为了保证安全,队员们和牧民阿哈提宿营在一起。晚上,阿哈提将3只狗放出来,围着帐篷转,给了队员们很大的安全感。
“在和牧民一同宿营的时候,我们还充当了临时羊倌。在此处放羊,首要问题就是防止狼的骚扰。每晚凌晨两三点钟,我们都能听到狼和狗‘战斗’的声音,这时我们基本睡不着觉,起来和牧民一起拿着地质锤等家什驱赶狼群。”于林松说,“我们每次都和牧民带着狗追着狼打,追出去很远,不然的话,没多久狼又会回来,一晚上就没法睡觉了。晚上休息不好,第二天到山上会没精神干活。”
“和我们在一块,阿哈提最大的幸福就是早上可以睡个懒觉。每天早上去工地的时候,我们帮他把羊群赶到山上,晚上收工回来,我们顺着河谷走,再帮他把羊群赶回来。”于林松笑着说,“和阿哈提一起宿营,我们最大的福利要数热气腾腾的晚餐。每天晚上回到驻地,阿哈提帮我们做好了晚餐——新疆拉条、炒拉面等,在这荒无人烟的野外,我们品尝到了地道的西部美食。”
常年在外勘探,亏欠妻儿太多
每次提及家人,队员们总会低头陷入沉思。这些长年累月驻守在野外的地质队员,有的队员的家人病了,他却无法陪伴在病榻之前尽一份责任;有的队员从来没跟孩子过一个儿童节,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他们将青春无怨无悔地奉献给自己钟爱的地质事业。多少个夜晚,他们坐在帐篷外,在黑暗中独自垂泪,多少次短暂的休假后,他们忍着不舍毅然挥别妻儿。
“我们这些人,常年在野外,再艰苦的环境也不怕,但我们也有一怕——怕老婆。我们对老婆孩子亏欠太多了。”臧凯说。
“刚开始的时候,妻子对我的工作还能理解,意见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意见也时常会有。我确实亏欠于她,买房、装修,买电器、家具等都是她一手操办的。她经常对我说,你这老公有和没有没啥区别。”日久天长,听到这些话,大家心里也都十分酸楚,但内心却是十分坚定,仍然无怨无悔,驻扎在野外,埋头搞研究。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